7月1日,甘肃省省属国有企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第三督改核查组临时党支部与兰石集团装备公司金结车间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省纪委监委供图)
“真是触目惊心!这些国企蛀虫靠企吃企,损公肥私,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摇钱树,最终身败名裂。我们要警钟长鸣、引以为戒!”
甘肃省纪委监委近日将拍摄制作的警示教育片《国企蛀虫》下发至全省各级党组织观看,迅速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中间引起强烈反响,成为进行警示教育的生动教材。
违规决策、靠企吃企、关联交易、设租寻租、利益输送……国有企业存在的这些“常见病”“多发病”如何治?
甘肃省纪委监委一手强力反腐,一手督改核查,既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又堵塞监管漏洞,推进标本兼治,为省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重拳出击 严查国企腐败
《国企蛀虫》中的“主角”,分别是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永生,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树军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理事长雷志强。
这3人在担任企业一把手期间的所作所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国有企业变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和“私人领地”,罔顾民主集中制原则,凌驾于公司治理架构之上,凌驾于纪律法律之上,俨然成了“一霸手”。
王永生在忏悔书中反思:“把国有企业当成自己的私有企业,不讲规矩,不讲党性原则。重大事项我极少向党委书记汇报、极少建议党委会进行研究,总以总经理办公会议代替党委会进行决策,有意弱化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杨树军担任一把手期间,连续12年没有召开党代会,未组织党委换届选举,用行政文件对党委班子进行分工,将党委会议审议事项提交行政会议研究。
雷志强在接受组织审查调查时说,“全系统的干部使用、提拔、交流我说了算,制度流于形式,干部使用上优亲厚友。干部使用时我的个人看法、个人好恶大于组织考察。”
政治上的迷失与经济上的贪婪,往往相伴相生。
王永生、杨树军、雷志强作为国企一把手,手中人、事、财权高度集中,但他们却把管理国有资产的权力当作中饱私囊的“摇钱树”,把稀缺的国有资源当作利益交换的筹码,与不法商人内外勾结,靠企吃企。
审理查明,杨树军为他人在生产销售、企业改制、项目审批、工程承揽、工程款结算、工作调动等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2231万余元,滥用职权共造成国有资产损失6316万余元;雷志强一审被控在贷款审批、汇票承兑、授信业务、干部选拔等过程中,为他人及近亲属谋取利益,收受42人财物24160万余元,另有8198万余元财物不能说明来源;王永生一审被控为他人在业务合作、工程承揽、工作调整等事项方面提供帮助,收受1200余万元,另外对1500余万元的财产不能说明来源。
国有资产资源是全民的共同财富,国企中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必须从严整治,一刻也不能放松。
甘肃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国企反腐,让国企中搞了腐败的人付出沉重代价,让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头。2017年以来,省属国有企业共立案审查调查141人。
紧盯问题 展开督改核查
近年来,甘肃省纪委监委收到的涉及国有企业信访举报中,企业选人用人、工程建设、财务管理、投资决策等方面和招投标、物资采购等环节是举报反映的重点。同时,省委巡视、省审计厅审计均发现省属国有企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19日,省纪委四次全会召开。这次会议把严查国有企业问题作为今年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对靠企吃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的严惩不贷;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从严处理;对虚报产值、空转贸易、薪酬管理混乱、盲目境外投资以及违规决策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等问题严格倒查追责。
今年6月起,甘肃省纪委监委牵头,联合省委巡视办、省审计厅、省政府国资委,抽调80余名精兵强将,组建4个督改核查组,以巡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为切入点,对22家省属国有企业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严查靠企吃企、利益输送、关联交易、侵吞国有资产等突出问题。
甘肃省纪委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指导4个督改核查组采取“一托五”“一托六”等方式,交叉进驻相关企业,结合日常监督、问题线索办理、巡视整改、审计移交等方面问题,因企施策,建立完善22家省属企业“一企一册一台账”,对重点问题梳理汇总、分析研判,逐条逐项“过筛子”。
同时,为有效检验企业是真整改还是假整改,各督改核查组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1+6”整改工作模式,并通过查问题、看措施、核资料、对标准、督整改、评效果等6步工作流程,确保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巡视反馈和审计移交22家省属企业的1190项问题,已整改到位1145项。
做好督改的同时,核查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针对巡视、审计等移交的问题线索,各督改核查组逐条分析研判,严格展开核查,对即知即改的问题,督促企业纪委立行立改;对违反规定需追责的厘清责任严肃问责;对靠企吃企、利益输送、关联交易等腐败问题深挖细究,一查到底。据了解,专项整治以来,共核查问题线索80条,拟立案审查调查22件,组织处理47人。
“采取‘督改+核查’的方式,就是要把问题整改与线索核查相贯通,推动各类问题得到彻底整改,相关责任人得到追责问责,长效机制更加完善。”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张云生说。
对症下药 封堵监管漏洞
随着甘肃正风反腐的步步深入,一些违纪违法的国企领导干部相继被查,除了王永生、杨树军、雷志强,还有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李万福,省农垦集团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张金虎等。反观这些人在担任国有企业领导期间,都出现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
同时,甘肃省纪委监委在督改核查时还发现,一些企业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向下传导压力不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出台的制度合规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够强,与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相关规定不一致;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执行制度不够严格,特别是在决策重大事项时容易出现“打擦边球”现象;有的企业“四会一层”权责边界不够清晰,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要么直接决策,董事会成了摆设,要么只是走程序,弱化了党的领导……
为此,甘肃省纪委监委要求督改核查组认真对照国有企业党建30项重点任务和省属企业党建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着力督改并推动解决企业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不到位、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到位、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经常、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不严格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各督改核查组坚持问题导向,从制度建设入手,着力推动建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依法规范经营的长效机制,督促指导22家省属企业从强化理论学习、加强党的建设、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干部选拔任用、重大事项决策、风险防控等方面规范完善制度2204项。
与此同时,甘肃省纪委监委督促省政府国资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若干措施》《省属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省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六要六禁六不准》,修订了《甘肃省省属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甘肃省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等制度,法治化、市场化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鑫 通讯员王彬)